摘要:资源开发工程系资源开发工程系下辖一个专业即采矿工程专业,采矿工程专业是昆明理工大学建立最早的传统优势专业之一,也是我校矿业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和“西部优势矿产资源高效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”主要支撑...
资源开发工程系
资源开发工程系下辖一个专业即采矿工程专业,采矿工程专业是昆明理工大学建立最早的传统优势专业之一,也是我校矿业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和“西部优势矿产资源高效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”主要支撑专业,云南省省级重点学科。历经近百年的发展与建设,采矿工程专业不仅成为从本科、硕士、博士到博士后层次齐全的高水平人才培养基地,而且是昆明理工大学最早第一批通过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,更是我国西部富有特色、基础雄厚、规模和层次较高的优势学科,在矿产资源开发学术界和企业中享有较高的声望和美誉度。本专业以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开发的基础理论与工艺研究和资源安全、绿色、高效开采关键技术研发为核心,涵盖有色金属、稀贵金属、黑色金属、非金属等矿产资源绿色开采等领域,开设了岩石力学、井巷工程、凿岩爆破工程、矿床地下开采、矿井通风与安全、矿床露天开采、矿业系统工程、矿山环境保护与安全等主干课程,形成了矿床开采理论与应用、岩石力学与工程、爆破理论与控制技术及矿井通风等特色鲜明、成果突出的学科方向。培养具有扎实宽广的基础理论、系统全面的专业知识,掌握金属和非金属矿床开采的专业理论和方法,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,能从事矿床开采设计、施工管理、生产技术管理与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,适应现代矿山企业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工程管理人才。
★历史悠久,源远流长
采矿工程专业的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25年私立东陆大学工学院矿冶系,至今已有90多年历史。1954年昆明工学院(昆明理工大学前身)成立时,专业名称为“找矿和有色金属地下开采”,并开始招生本科生,1983年获得了硕士学位授予权,1998年设立矿业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,2001年成为云南省省级重点学科,2011年获矿业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,2009年、2012年、2015年采矿工程专业三次通过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。
★师资雄厚,薪火相传
资源开发工程系现有教师27人,其中教授9人,副教授12人,博士生导师5人,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70%以上。教师队伍中有:“长江学者”1人,国家安全生产专家组成员2人,国家级矿产督察员1人,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1名,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,云南省高等学校教学科研带头人后备人才1人。已形成学历层次、职称结构、年龄结构、学缘结构合理,充满朝气,富于创新的以中青年为主、老中青相互补充的师资队伍。
★平台宽广,功能齐全
资源开发工程系拥有“西部优势矿产资源高效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”,云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、昆明理工大学创新平台、重点实验室、创新团队和学科方向团队等多个科技创新团队和平台,现有10多个专业实验室,总面积2600余m2,实验仪器设备总值近1800万元,为本科教学、科学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支撑条件。
★学研并重,成果丰硕
采矿工程专业每年招生规模为本科生60~80人,硕士生40人,博士生4~5人、博士后2~3人。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7%以上,研究生就业率达到100%,累计为国家培养各类合格人才5000余人,分布在国内外大中型企业、科研院所、高等院校和党政机关等。
2007-2017年,承担各类国家级、省部级及大型企业委托项目150多项,科研经费年均1000多万元;获省部级科技奖励11项,其中一等奖5项,二等奖2项,三等奖4项;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,获云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、二等奖1项。授权发明专利40余项,出版专著20余部,发表sci、ei期刊论文80余篇。
今天的资源开发工程系,秉承“明德任责、致知力行”的校训,在新的历史起点,继往开来,以提高质量为核心,进一步增强核心竞争力,朝着建设一流学科的目标阔步前进。
★继往开来,铸就辉煌
“一切从矿业开始,未来仍始于矿业”,采矿工程是一门古老而又崭新的工程学科,在资源需求迅猛增长、安全生产重于泰山、绿色可持续发展的今天,本专业将更加注重学科交叉和融合,在力学、材料学、矿石学、通风与安全、自动化、信息化、智能化等多学科的基础上,紧密结合新装备、新工艺、新材料、信息技术等,为资源绿色、安全、高效开发和矿业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高层次人才和新技术。
凯发线上app的版权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,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,均为采集网络资源。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本站删除。